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12月24日发布风险提示,提醒广大群众警惕不法中介诱导,认清“债务重组”的本质及其背后隐藏的风险股票黑马推荐,防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。
识别“债务重组”两大套路
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指出,近期,在社交平台上出现打着“债务重组”“债务优化”旗号的不法贷款中介信息,诱导消费者“借新还旧”或者申请高息过桥垫资,这种所谓的“重组”和“优化”不仅隐藏着高额收费陷阱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,而且可能被诱骗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而触犯法律。
具体来看,此类“债务重组”贷款中介活动主要有以下两种套路:
一、借新还旧。不法贷款中介以“债务优化”“帮助解决债务问题”等名义,为贷款偿还压力较大或已逾期的消费者推荐“无抵押信用贷款”,协助办理相关手续,并促成贷款机构发放相关贷款,用于“置换”消费者原有贷款。贷款中介根据消费者征信情况收取高额手续费。
二、提供高息垫资,收取“砍头息”。不法贷款中介以帮助消费者“养好征信”等名义,诱导消费者向其申请垫资,再帮消费者申请贷款偿还垫资。在此过程中,中介机构首先收取一笔不菲的垫资费,促成贷款后再按放款额一定比例收取高额的服务费。
“债务重组”综合资金成本远高于正常银行贷款息费水平
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,“债务重组”给消费者带来的首要风险在于高额息费导致的还款压力。
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指出,不法中介为牟取利益,在诱导消费者“以贷还贷”或者使用其提供的过桥资金时往往从中收取服务费、手续费、垫资过桥利息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,消费者“债务重组”后的综合资金成本远远高于正常银行贷款的息费水平,尤其是通过中介垫资再贷款偿还垫资的方式,不仅要承担垫资费,还要承担高额的服务费。消费者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,通过借新还旧、高息过桥垫资等方式,不但不能真正缓解债务压力,还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,陷入更大还款压力的困境。
同时,“债务重组”还可能导致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权被侵害并承担违约违法风险。
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指出,消费者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,所谓“债务重组”的两种方式均涉及“倒贷”,消费者未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,将承担违约责任,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,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。特别是如果配合不法中介向银行申请贷款时,通过编造虚假理由、使用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获取贷款资格,此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,消费者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2024年12月10日(星期二),TrendForce集邦咨询将在深圳隆重举办以【光储融合·双轮驱动】为主题的2025光储产业格局与发展趋势论坛(Energy Trend Seminar 2025),邀请行业内的资深专家、重点企业、媒体机构代表参会,探讨行业发展趋势,把握行业发展新机遇,共同推动产业链融合发展与创新合作。
最早在2022年1月25日,翰宇药业发布《关于公司原董事、高级管理人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公告》,称公司原董事、高级管理人员袁建成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2022年2月15日,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袁建成犯挪用资金罪,向南山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。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袁建成利用职务便利,挪用公司资金归个人使用,数额巨大,应当以挪用资金罪追究其刑事责任。
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消费者,应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虚假宣传和诱导,警惕不法中介隐瞒不利信息、只谈诱人条件的虚假宣传和误导,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、短信、广告传单、社交平台等渠道推送的“债务重组”“债务优化”“免抵押担保”等贷款中介信息,避免陷入相关陷阱。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,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。
校对:刘星莹股票黑马推荐